国家卫健委发文:医院巡查启动!
来源: 赛柏蓝器械 2023年10月13日 10:47
院内器械管理趋严,三年巡查启动。
01

全国二级以上医院,三年巡查启动
10月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简称《通知》),该行动方案包括3个方面12条具体措施(完整文件见文末),其中多条涉及院内医疗器械管理。

根据《通知》,本次行动将连续3年每年至少完成1轮全院巡检排查和全院患者安全专项培训,范围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目前该行动已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针对医疗服务要素安全,《通知》提出,要加强药品耗材采购、储存、调配、使用全程管理,对高警示药品及易混淆药品,分别存放并设置警示标识,确保药品耗材存储环境符合要求并处于有效期内,及时清理过期药品耗材。
严格防止假冒伪劣、过期药品耗材流入临床,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耗材,加强患者自带、外购药品使用管理对可重复使用的耗材,加强洗消、检测管理,及时清除超使用寿命、性能不达标的耗材。
对本机构使用的医疗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关注相关设备设施定期保养检修情况、功能状态,特别是近期进行场地改造、设备设施更新换代、运行机制调整优化的领域要进行细致排查,对变更后的设备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予以有效干预。
《通知》还提出,要保障医疗服务过程安全,严格把握各类检查检验项目的适应症、禁忌症,重点关注无痛检查、内镜检查、有创检查、运动平板试验、磁共振、增强显像或造影等高风险、耗时长或有特殊要求的检查检验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该条体现出政策层面对过度医疗的控制态度,但并不等同于否认上述检查的必要性。方案中明确提到,要在检查前、中、后期给到患者组足够的重视,并要形成相应的流程,可见目的仍聚焦在患者安全身上。
她认为,伴随着检查逐步正规化,因检查导致的医疗事故发生率也会降低。在医疗领域,安全是良性发展的基本前提,当患者的信任度提高,相关器械的市场也就有了进一步扩容的可能性。
《通知》还提到,要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规范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减少院内感染、深静脉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对接受手术治疗、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期卧床等高风险患者,实现全覆盖监测管理。
针对不良事件,此次行动明确指出要完善其报告处理机制,其中包括非惩罚性报告机制和激励机制,并鼓励医疗机构在内部就建立相关平台。
患者安全专项行动监测指标(医疗器械)

在这场提升患者安全的行动中,有部分医疗器械有望迎来放量潮。《通知》提到,按要求在院内重点区域/部门(部位)配置抢救车、除颤仪等急救药品和设备设施,保障相关药品、设备设施随时可用。

加强对危急值的管理,保障各种急救绿色通道通畅,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设应急救治一键呼叫系统,组建相对固定的队伍负责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应急处置。

考虑到此次行动将持续三年,且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再结合医疗新基建的时代背景,未来相关的领域的市场有望再度扩容。

02

加强创新器械监管、推广

《通知》中提到,此次行动方案的制定依托于《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简称《计划》)。除了涉及患者安全管理的内容外,该文件中还有多处与医疗器械领域密切相关

根据《计划》,医疗机构全面梳理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以限制类技术、内镜和介入技术等为重点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强化新技术、新项目机构内准入管理,完善技术授权和动态管理等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加强新技术临床应用和适宜技术推广。

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大规模的医疗机构反馈对于企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推进国产品牌高质量发展,进而加速国产替代。

《计划》中还提到要建立健全覆盖检查、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室内质量控制,重点关注即时检验(POCT)质量管理,配合做好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充分发挥质量管理对于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优化危急值项目管理目录和识别机制,强化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

根据专项行动中的“织网”行动,到2025年末,设置完成不少于60个专业的国家级质控中心,不少于10个中医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不少于1800个省级质控中心,不少于300个省级中医质控中心;不少于1.8万个地市级质控中心(组织),不少于1800个地市级中医质控中心。

今年8月,国家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围绕《计划》中的“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部分进行了详尽的安排,具体包括加强手术风险评估、强化手术设备设施核查、完善手术分级管理机制等一系列措施。

可见,在未来三年的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中,安全是重要的关注对象。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蓬勃发展,市场规模日益壮大的同时也滋生出了种种乱象。

相比速度,现阶段的发展对于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将医疗器械领域竞争的重要指标。对于相关企业而言,这中间蕴藏着新的放量机遇,以及被市场淘汰的不确定风险。

附:


文章来源:贝迪启音儿童成长中心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