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文,最新医疗设备采购需求来了
来源: 赛柏蓝器械,撰文 | 东台 2023年01月13日 17:24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十四五期间,拟规划建设20个左右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在全国布局建设20个左右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扩充重症救治床位,配备相应的救治装备在全国建成20余支重大疫情医疗应急队伍,配备移动CT检测车、ECMO等传染病诊疗设备全国共计2843个县级行政区,每个县级行政区建立一支20人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 
01
建设20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
1月1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据了解,目前,我国紧急医学救援综合实力尚不能很好满足新时代突发事件应对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指挥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紧急医学救援基础较弱,装备保障和远程投送能力不强;航空医疗救援和海(水)上医疗救援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全国区域布局的专业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还没有形成,基层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亟待加强;专业人才3培养和学科建设需要加快推进。
《通知》指出,根据人口、地理区位和突发事件风险分布特点,力争到2025年,以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和在紧急医学救援方面有较好工作基础的医疗机构为依托,在全国布局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十四五”期间,拟规划建设20个左右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作为现阶段我国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核心架构。

此外,以呼吸、感染、重症、儿科等专科优势突出,综合救治实力雄厚的高水平医疗机构为依托,在全国布局建设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
具体而言,“十四五”期间,针对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在全国布局建设20个左右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扩充重症救治床位,配备相应的救治装备,强化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培训演练、科研创新和综合救治能力,能够派出救治队伍进行区域和国家支援,满足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需要。

对国家中毒救治基地升级改造与强化建设,在全国有工作基础的地区布局建设国家中毒防控研究中心;继续推进9个省份的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建设。
《通知》指出,在全国有工作基础的地区布局建设国家中毒防控研究中心。升级改造国家中毒救治基地设施和设备,提升其中毒应急处置能力和业务指导、培训条件;建设国家级毒物标本库。新建毒物清除技术研究中心、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中心、有毒生物中毒防控研究中心、中毒应急检测鉴定研究中心、中毒信息研究中心等。
02
更新改造老旧设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人口、风险和能力等布局建设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机构和队伍,提升整体医疗应急处置能力。
“十四五”期间,对已建成的国家级基地(北京、天津)和省级基地(内蒙古、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部分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在原有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新建5-7个省级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形成布局合理、重点区域全覆盖的格局,使全国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和监测能力显著提升。
对“十三五”期间建成的国家级基地(辽宁、吉林、江苏、广东)和省级基地(黑龙江、安徽、海南、新疆)进行运行维护。对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的医疗应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做好救治及监测等能力储备。
《通知》明确,要布局建设重大疫情医疗应急队伍。在全国建成20余支重大疫情医疗应急队伍,配备移动CT检测车、ECMO等传染病诊疗设备,以及必要的信息指挥基本装备、专业技术处置装备、个人携行装备、后勤保障装备等,实现队伍的机动化、携行化和自我保障化,满足国家和区域重大疫情医疗救治需要。

提升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能力。在前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更新福建、江苏、江西、贵州、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建成的5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车辆及装备。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配备车辆及信息指挥基本装备、专业技术处置装备、个人携行装备、后勤保障装备等。
03
提升基层医疗应急能力
《通知》还对基层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提出要求。
其中指出,建设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进一步构建完整的国家医疗应急体系,切实保障医疗应急力量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有力、有效的救援处置工作,在全国各省份以市(州)、县(市、区)医疗机构为依托,开展背囊化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建设。
小分队由紧急医学救援、卫生防疫、中毒处置、心理救援等若干个基本作战单元组成,可根据突发事件类型、级别进行模块化编组,拥有依托救护车的中短途快速反应能力和不依赖机动车的短途突击能力,拥有一定程度的独立野外自我保障能力,满足各类较大及以下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和重大突发事件先期处置需求。项目实施范围覆盖全国共计2843个县级行政区,每个县级行政区建立一支20人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

此外,要提高紧急医学救援社会素养。在全国各省份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以地市为单位覆盖达75%以上。充分利用公众号、微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鼓励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储备,大力提升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他救能力。

伴随新一轮紧急医学救援建设的推进,全国范围内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保障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