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械企与跨国械企的较量正酣,在「国产」规则之下,跨国械企也已找到新出口。
近日,福建省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部分乙类大型医用设备(CT、MR)省级集中采购项目采购调查的通知》,近期拟开展2022年部分乙类大型医用设备(CT、MR)集中采购工作。拟采购标的包括:64排CT、1.5TMR、高端CT(256排及以上)、高端MR(3.0T及以上)。
根据《通知》,开展采购调查,有意向参与采购项目的各潜在供应商(经销商或生产制造商)提供以下资料:
一、经销商参与的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生产制造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生产制造商直接参与的需要提供营业执照、生产制造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上述资质材料均提供复印件。
二、企业法人身份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被授权人身份证复印件。
三、加盖生产制造商公章的符合采购标的的产品技术白皮书(具备完整、详细的技术参数)。如技术白皮书为英文版,应附中文翻译版,中文翻译版也需加盖生产制造商公章。
六、产品在国内的历史成交记录、最低价格信息、使用单位信息。
以上材料应制作目录装订成册,一式一份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于2022年10月12日17:30前采用邮政EMS邮寄方式提交省卫健委。
据观察,2020年以来,福建省开展公立医院部分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省级集采,累计节约资金4.6亿元,中选品牌包括GE、西门子、飞利浦、联影等。整体来看,中选产品中进口品牌占大多数,高端领域尤其明显。
现阶段,乙类大型医疗设备省级集中采购尚未完全普及,安徽、福建等地有较多尝试。
今年9月,国家医保局官网转载人民网文章《安徽省医保局:大型医用设备集采“安徽模式”两年省下4.5亿元》,介绍安徽省大型设备集采结果和成效。
截至8月30日,安徽省公立医疗机构2021年度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已完成6大类9个项目39台产品开标评标工作,总采购金额约3.9亿元,预计节约资金约1.9亿元,节资率33%。此外,安徽省2020年度设备采购总金额5.3亿元,节约近2.6亿元。
据了解,去年安徽省集采国产品牌中标8台,中标数量占比17.8%;国产设备(国产品牌和在国内生产的国外品牌)中标15台,中标数量占比33.3%。
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中心主要负责人透露,今年国产品牌设备中标数量大幅攀升,国产品牌设备总中标数量达19台,在已经完成开标评标的设备中占比48.7%。
据观察,今年以来,国内已有多家知名大三甲在设备采购时明确,只要国产。
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发布招标公告,预算2300万采购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注明不接受进口产品。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预算2300万,采购DSA及配套设备,明确标注“非进口产品”。
不过,「国产」规则并不意味着跨国医械巨头的直接出局。
据观察,目前各地医疗设备采购中对“国产”的定义,大多不局限于国产品牌,跨国企业在境内生产的产品,也被纳入到“国产”的范围内。例如,在上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项目中,西门子以2298万元的价格作为国产设备中标。
价格方面,部分跨国品牌的医疗设备中标价,与本土品牌接近。
今年4月,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厅本级)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设备购置(影像类)公开招标采购,不接受进口产品投标。其中,分包2的预算采购金额为4872万元,采购84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百胜、迈瑞、飞利浦分别以47.8万元、49.9万元和49.98万元的单价中标。
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1》,2016-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达到近万亿元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0%。
今年以来,西门子、美敦力等多家跨国医械巨头,纷纷加码国产化布局,推动高端产线的国产化落地。
今年6月,西门子医疗中国宣布将推动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此外,总投资达30亿元的上海实验室诊断工厂预计于2022年底正式落成,这也是西门子在亚太地区的首家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基地。
今年2月,据临港方面消息,美敦力将在上海临港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建立相关产品线,这也是其首次将核心业务制造投向中国。
国产化布局较早的GE医疗则表示,其国内产品零部件国产化率已达到85%以上,其中64排CT国产化率为100%,16排CT国产化率为85%,手术机国产化率为95%以上。目前,无锡的超声主机已实现100%本土研发、100%本土采购和100%本土生产;麻醉机达到了70%的国产化程度。
未来无论是本土国际化,还是国际本土化,中国市场都是械企必争之地。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