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在骨科创伤集采的河南等十二省联盟和京津冀“3+N”联盟中,一直未有北京身影,在这两大联盟集采尘埃落定之后,北京集采的脚步开始了。
《通知》称,本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作为采购主体,均应参加本次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此次带量采购品种为接骨板及配套螺钉、髓内钉及配件、中空(空心)螺钉等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接骨板与配套螺钉组成系统,髓内钉与其配件组成系统,分为普通接骨板系统、锁定加压接骨板系统(含万向)和髓内钉系统三个采购包和可单独使用的螺钉目录。
本次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周期原则上为两年,每一年统一组织签订带量采购协议。原则上采购主体申报的采购需求总量应不低于历史采购总量的80%。
采购方式为带量联动、双向选择。依据采购主体使用需求,参照市场总体价格水平、综合质量等因素,通过带量联动河南等十二省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联盟(以下简称河南联盟)及京津冀“3+N”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联盟(以下简称“3+N”联盟)中选结果,经购销双方互相选择,确定中选产品,实行带量采购。
带量联动之后,北京将对本市临床所需市场余量仍较大且现行价格较高的产品,组织开展带量谈判工作,以降低采购价格。
企业申报产品应至少包含河南联盟代表品在内。其中,属于河南联盟和“3+N”联盟(统称两个联盟)中选产品的必须维护中选产品信息。
以采购包(含可单独使用的螺钉目录)内二级目录制定申报产品的联动价格上限。二级目录内有两个联盟中选产品,以本企业中选价格制定联动价格上限;
同采购包内其他二级目录,以本企业中选降幅计算制定联动价格上限。两个联盟中选价格不同、同采购包内二级目录间中选降幅不同的,就低制定联动价格上限。
上述情形外,非中选企业参与本次集中带量采购的,以不高于同二级目录内最高中选价格制定联动价格上限。
拟供应价格方面,报价不高于联动价格上限的所有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报价高于联动价格上限的产品进入谈判流程;中选企业产品报价高于联动价格上限或放弃报价的产品直接淘汰。
拟供应价格涵盖二级目录内所有申报产品,其中,钛合金、纯钛、不锈钢材质产品价格按1:1:0.8比价关系确定。
单独使用螺钉目录内的普通接骨螺钉和中空(空心)螺钉(非锁定)也需单独填报拟供应价格。拟供应价格应包含税费、产品正常损耗、配套螺钉、配件、配送和伴随服务等所有费用。接骨板系统拟供应价格包含配套螺钉价格,髓内钉系统拟供应价格包含配件价格。
接骨板系统已包含配套螺钉价格,与接骨板配套使用时不得收费,单独使用时可收费。配套螺钉数量应根据临床需求合理使用,避免浪费。
获得拟中选资格的企业登录招采子系统,查看采购主体的采购需求量并确认是否供应,确认供应的为中选产品,获得采购需求量的90%作为协议采购量;拒绝供应的为非中选产品,其采购需求量由采购主体重新分配。
2022年是骨科耗材集采的“大年”,三大品类正被集采全覆盖。
人工关节国采已完结落幕,脊柱类马上开锣,经历两轮多省联盟的骨科创伤类,降价趋势也不亚于国采,骨科耗材市场正在持续降温中形成新的规则体系。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骨科业内人士认为,从高值耗材领域的第一批国家集采冠脉支架平均降幅超90%,对比第二批的人工关节集采平均降价82%,集采降幅趋于缓和。随着第三批国家集采脊柱的持续推进,高值耗材各细分领域将迎来重大的结构性调整。例如,后集采时代,国产龙头企业具有打价格战的天然优势,市场份额将进一步集中,国产化替代将进一步提升。
在国产骨科耗材市场,七家上市公司构成国产替代主力军,包括威高骨科、大博医疗、凯利泰、三友医疗、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和微创医疗等。
3月29日,春立、威高骨科、大博等多家骨科医疗器械企业相继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受手术量逐渐恢复上升、销售渠道下沉铺开等因素影响,企业营收和净利均有一定程度增长。
威高骨科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1.54亿元,同比增长18.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0亿元,同比增长23.62%。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为81.17%,基本每股收益 1.82 元。
细分领域来看,接近一半的收入来自脊柱类产品,脊柱增速也最快,2021年营收为10.2亿元,同比增长24.87%。此外,创伤类产品营收6.09亿元,同比增长13.31%;关节类产品营收4.69亿元,同比增长15.26%。
春立医疗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1.08亿元,同比增加18.18%;净利润为3.22亿元,同比增加13.76%。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为77.10%,同比上涨4.49%。春立2021年九成以上业务收入来自关节类假体产品,营收10.39亿元,同比增长14.21%,此外还有规模相对较小的脊柱类产品业务。
大博医疗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9.94亿元,同比增长25.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3亿元,同比增长11.17%。大博一半以上收入来自于创伤类产品,营收11.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97%;脊柱类产品增速较快,营收5.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14%。
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中,国产骨科耗材企业有升有降。
其中大博医疗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1,071,714.35元,同比增长14.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527,418.23元,同比下滑14.58%。
威高骨科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同比下滑19.31%;实现归母净利润9788.42万元,同比减少11.99%。
据观察,由于集采的分量原则是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国产骨科耗材在大三甲医院的报量偏低,大医院和中高端市场的选择仍以进口产品为主。
据国泰君安证券统计,受骨科集采覆盖的企业短期或对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中长期有望加快行业整合,利于市场份额向具有创新能力和规模领先的头部企业集中,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多家骨科龙头亦加快向新方向转型,布局运动医学、关节镜、3D 打印等领域。
从集采“存活者”特征来看,最终能够在集采中笑到最后的都是产品管线较为丰富的企业,多腿走路以实现风险对冲。而提升行业集中度,促进头部企业创新,也是集采推行的初衷之一。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