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人离场到再造心血管千亿赛道,中国公司拿下FDA突破认证后如何改写市场?
来源: 动脉网 2022年03月30日 16:06

2022年,涉及数亿高血压患者的经皮去肾交感神经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blationofrenalnerves,RDN)市场进入临床角逐阶段。

3月24日,魅丽纬叶RDN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注册临床试验完成临床试验入组。临床试验主要研究者由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副院长担任,周玉杰副院长表示:“高血压是全球第一和第二致死原因的独立发病因素,一旦确诊需要终身服药,给病患带来无尽的痛苦,我们每天在急诊中心和病房都能看到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的并发症,给医生和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而联合用药也有很多药物的副作用,所以非药物治疗是临床一直长期寻找的方法。魅丽纬叶是在几代产品之上的全新优化设计,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达到了国际上最优化的程度,得到非常理想的结果,给复杂疑难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他表示该注册研究是迄今为止心血管介入器械中最为严格、高质量的研究之一,倾注了临床专家、研发技术团队数年来的共同心血,是心血管介入器械领域国内技术和产品超越国际的逐步印证。

高血压是全世界死亡和疾病的一大因素,会显著加剧罹患心脏、大脑和肾脏疾病的风险。全球患者基数超过10亿的高血压市场过去缺乏综合治疗手段,由于很多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而且降压药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可能比高血压本身更严重[1],因此,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情况始终很差,WHO公布的全球控制率只有14%。

RDN这一突破性疗法是高血压治疗领域唯一的微创介入疗法,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10mmHg,脑血管意外降低55%,心血管意外降低33%。RDN有望把高血压患者血压降到正常,让患者不吃药,或者少吃药,降低20mmHg即可大大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概率。

一旦产品上市有望打开数百亿美元市场,RDN被美敦力看作是未来重要的收入增长引擎之一,美国BoFA市场分析预测,按照美敦力1.4-1.5万美元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算,仅美国RDN的潜在市场估算达680亿美元。国内这一赛道也吸引了近20亿的融资,多家企业布局这一赛道。

在这个潜力市场,国内企业和进口企业齐头并进。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的产品中,除了美敦力,国内企业魅丽纬叶独辟蹊径开创的新一代RDN技术同样获得了FDA突破性设备认证(BreakthroughDeviceDesignation),在国内也进入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

新一代的RDN产品国内临床试验入组完成意味着我国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有了新的降压治疗选择,为数以亿计的高血压患者带来了长期、稳定控制血压的新希望,降低高血压对心脏、肾脏、脑和血管等靶器官的影响。

RDN行业的发展曾一波三折,魅丽纬叶如何熬过了行业低谷期,并且为RDN行业带来新的突破?

 RDN重获认可,

导管贴靠性和操作智能成为关键点

许多研究表明,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被认为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一个重要靶点。基于导管的RDN可阻断传出交感和传入感觉神经通路,从而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实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

魅丽纬叶为何看好RDN治疗高血压赛道。这个问题魅丽纬叶创始人曹红光被多次问起,他都表示,选择投身这一领域的理由不复杂。在创立魅丽纬叶之前,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介入医学专家滕皋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玉杰教授等多位专家交流的过程中,看到这一疗法被临床专家看好,上述专家也为魅丽纬叶的成立和基于临床需求的产品设计改良提供长期指导和支持。

“但他很少会对别人说,其实他很早致力于神经调控方面的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末他就开始研发神经调控技术。甚至做过帕金森、人工耳蜗等产品。” CEO陈海东补充道。

临床专家的支持和技术驱动让曹红光决定投入到这一领域。

2014年之前,RDN曾受到全球多家巨头关注和布局,美敦力和波士顿科学都相继通过并购布局这一市场。国际上为布局RDN这一技术产生的并购交易超过50亿美元。

但2014年RDN发展遭受重创。让行业对RDN丧失信心的原因在于,由美敦力主导的SYMPLICITY HTN-3 产品临床试验RDN降压未达到主要疗效终点。临床结果显示,手术组的患者收缩压下降了14 .1mmHg,而假手术患者的收缩压下降了11.7mmHg,这个结果给RDN这种新兴疗法沉重打击。

虽然在当时尚不清楚是RDN的失败还是美敦力产品的失败,但对于RDN是否能真正治疗高血压,一时众说纷纭。

在美敦力SYMPLICITY-HTN-3失败的基础上,行业对RDN的认识更加深入。后续对HTN-3结果分析和讨论提示了这项研究一些缺陷,例如不稳定的降压药物的使用和缺乏对药物依从性监测、消融点少与不彻底、入组人群中种族差异、术者缺乏导管操作经验、单一/未优化的消融器械等[2]。

发展中的低谷并未扼杀RDN行业,调整后RDN行业在2017年再现曙光,在2020年卷土重来。

2015年,美敦力在新的4电极消融技术平台上调整了试验设计,随即开启了新的SPYRAL HTN-ON MED、SPYRAL HTN-OFF MED试验。2017年公布的早期临床试验效果积极,行业再现曙光。2020 年 6 月 19 日,欧洲经皮心血管介入大会电子课程(PCR e-Course )公布的数据显示,使用Symplicity 系统对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行RDN可在三年内保持血压的降低,且降压效果不受抗高血压药物的影响。证实了美敦力的 RDN 系统在真实世界中针对血压控制不佳患者的长期降压安全性和有效性。

 RDN技术流派划分,

新一代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在RDN行业发展的起伏中,行业对于什么样的RDN产品能够实现有效消融和降压也逐渐形成共识。

1、 消融电极与组织良好和稳定的接触,也就是良好的贴壁性是提升消融效果的关键;

2、 适当的能量、稳定的能量场释放才能保证消融的效果;

3、 温度、功率、阻抗的精准控制可以保证达成安全的消融;

4、 智能化易学习的RDN系统是保证手术标准化和效果的关键;


对于RDN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深度不同带来了产品的分野,现有的RDN产品可以分为三代。

RDN第一代技术代表产品是美敦力的Symplicity Flex,在导管设计上沿用了电生理领域消融电极的设计,采用单点消融大头电极设计。但大头电极对于血管的贴靠性不稳定,单点消融的设计也容易造成消融不彻底。在设备的设计上,第一代单通道产品的参数设定需要医生手动输入,操作过程中也主要依靠医生进行判断是否需要中止或完成。

临床试验数据已经表明,第一代RDN技术消融效率较低、也容易导致消融不彻底,对于术者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手术较难标准化。

RDN第二代技术代表产品是美敦力优化后的Symplicity Spyral,主要特点是增加了电极数和部分智能设计。美敦力对第一代技术进行了改进优化推出了第二代产品,针对第一代导管电极数太少消融效率太低的问题、在导管上增加了3枚电极,同时电极形状采用螺旋状设计,以此增加消融效率和对血管的贴靠力度。但预设螺旋形结构在迂曲的主干或分支血管中顺应性不够,被动式贴靠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设备的设计上,第二代四通道产品虽然增加基于温度、阻抗监测基础上的医生判断和操作,但缺少功率的实时监测,量效反馈和智能逻辑不完整。

 美敦力Symplicity Spyral电极

魅丽纬叶的全新一代产品,主要特点是网篮扩张主动贴靠和全程量效智能消融设计。在导管设计上,采用网篮形的六电极,能够在复杂的三维空间中实现良好的顺应性贴合,同时将扩张力通过构成网篮的金属丝,传递到每一个“贴合点”上,实现均匀、紧密的贴合,同时避免了血管收缩、内脏蠕动和呼吸所产生的干扰,构建了一条传导良好的能量通路,实现与电极组织的良好的接触。

在设备设计上,新一代技术的最大特点智能消融。产品具备六个独立通路的能量核心,每一路均可实现时间、功率、温度、和阻抗的单独测量及控制。相较于“一个能量核心控制多个电极”的模式,控制模式可以根据电极贴合情况的不同,通过准确的温度、阻抗测量,智能加载射频能量、有效损毁,获得更好的消融结果。

网篮状六电极

从本质上看,新一代RDN技术和前两代技术最大的区别是研发理念。

曹红光表示:“第一代的RDN产品基本上是沿用心脏电生理消融产品,第二代产品对导管进行稍微变形增加了电极,这是典型工程师的开发思路。

而新一代的技术是从临床需求出发,医工结合研发出的产品。曹红光表示:“我们是从医工结合的研发理念出发,从量效关系上看,RDN系统要有高效的消融效果,消融点需要足够,电极还要和组织有良好贴靠,所以我们摈弃了直接加电极的研发思路。第二,高血压患者的分布普遍在基层,我们一定要研发出让基层医生都能掌握的疗法,所以我们研发出智能化设备。”

坚持医工结合自主研发之路

能够带来新一代RDN技术,和他们坚持走自主研发道路相关。在开始在进行原型机的设计时,没有走沿用心脏电生理领域的导管,或是模仿国外企业的设计的捷径,而是按照医工结合的思路,对产品每一个形状和参数设定进行严密的验证。


最后呈现出的网篮形六电极的设计,是研发团队花费一年时间在花瓣形、球囊形等多个设计中反复验证选出的结构。

一开始,团队参照血管介入领域的经验,在血管贴壁性最好的花瓣型和球囊形状间选择。花瓣形“坚硬”的结构特性首先被排除;同时考虑到球囊虽然血管贴壁性好,但是会造成血流阻断的问题。单侧肾动脉消融需要二三十分钟,阻断血流时间过长,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的保护是极其不利的。没有一个医生在临床中会想改变患者的正常生理参数。同时,由于球囊扩张的尺寸是固定的,对于不同尺寸的血管顺应性不够,也不太可能制造数十个规格的球囊去适应、匹配患者千变万化、长短粗细都不同的肾分支动脉,所以球囊的方案也被否决。

常务副总经理吉亮表示:“所以当时我们就想到既要吸收球囊比较好的血管贴壁性能,同时也要减少血流阻断,于是我们选择了网篮型的设计,中空的形状可以让血流通过。网篮状的变形幅度也设计的比较大,从最小的3毫米到12毫米都可以适应,医生可以通过手柄控制网篮打开的程度。在贴靠上,网篮状的设计可以提供三维支撑力,对血管进行主动贴靠,贴靠的性能更好。带来稳定持续的能量场,消融效果更好。”

这种设计也在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团队发现高血压人群有部分患者体重比较大,血管管径也比较粗,这些患者都需要大口径的导管,网篮状自适应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网篮状的设计的血管顺应性表现更好,能够通过迂曲血管、达到分支血管,消融的范围更大。

  临床试验入组完毕,获国内多位专家认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主任医师翟光耀表示:“网篮状6电极的设计可以多路同时消融,40分钟做完一台手术,且主干和分支消融都可以消融。我们观察到手术效果很好,术中下降10-20mmHg甚至更高的降压效果,而且还会持续下降。”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科主任郝六一表示:“消融导管网篮状的设计,在大小不同血管里都可以操作,包括在分支血管中。而且贴壁的效果也很好。在操作上温度、阻抗可以反馈贴壁效果和消融的效果,避免了医生依靠经验进行判断,很方便智能。一般心内科医生3-5台可以熟练掌握技术。在术中,我们就能看到患者血压下降,患者血压还有持续下降的趋势。”

产品临床入组进度也比预期快。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独特的临床试验入组推进。创新性应用学术推广的方式,根据各省临床中心学科发展特点,结合市场情况、结合专业运营理念与方法参与到多个省市的高血压防止体系建设中,依靠学术体系和医联体转诊的力量,推进临床中心患者入组。

朱春妮表示:“我们借用医联体的力量,由上到下赋能培训,促进基层高血压防治、强化达标;培训内容包括:高血压防治指南、药物治疗、高血压达标、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诊断、高血压急症、难治性高血压诊疗思路、特殊类型高血压患者防治与筛查,高血压临床治疗新进展等内容。也告诉他们哪些高血压患者更适合微创介入治疗,由下到上筛出临床试验患者。这些方式大大加快了临床试验入组进程。”

参与到高血压防治体系中也为未来产品销售打好了基础。临床试验覆盖的不只是临床中心,也覆盖了每一个临床中心辐射的基层医院。早期市场教育的启动将有助于上市后的临床推广。

以技术+数字化手段

赋能高血压管理,打造商业化

在未来的商业化上,也开始了长远布局。不仅要做创新技术的提供者,还要建立起高血压达标体系的闭环。

全球有12.8亿高血压患者,其中2.7亿在中国。与庞大的高血压人群形成反差的是,高血压的低知晓率和控制率。

高血压的治疗率和达标率到一定高度,才能起到整体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损害的目标。2018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指出,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的事实提示目前治疗方案有效性不足,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根据WHO成人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指南,全球高血压治疗控制率不到14%。中国是高血压大国,目前,我国约有2.45亿成人高血压患者,但控制率仅为16.8%。

提升我国高血压达标率需要从多方面发力,魅丽纬叶希望在国内的高血压防控体系中,不光做技术提供者,还要做链接者,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痛点。

首先,过去高血压治疗方式单一,综合治疗手段不足,患者依从性较差。大部分患者不愿意终身接受药物治疗。美敦力官网的一组数据显示,据估计全球每年高血压的直接费用约为4,000亿美元,几乎20%的高血压患者完全不坚持口服药物治疗,而近一半的人部分不坚持口服药物治疗,这凸显了对替代疗法的需求。微创介入治疗方式的出现将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为数以亿计的高血压患者带来了长期、稳定控制血压的新希望。

其次,《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明确指出90.0%高血压患者分布在基层,58.2%高血压患者选择到基层首诊,68.1%选择在基层持续就诊,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的血压控制水平。新一代RDN技术智能化的设计适合基层医院医生。

过去,我国的高血压管理也尚未形成闭环。高血压患者就诊和管理的过程是碎片化的,尚未形成体系或系统;医生对患者的血压管理、患者自我管理和自我检测的意识都不强,这是导致目前高血压达标率很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1]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专家共识

[2] 在探索中前行的肾动脉去神经消融术——王中干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