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们围绕癌症早筛、医联体、公立医院、AI医疗、医疗器械创新等热点议题纷纷建言献策。器械君发现,两会上也出现了不少有关影像行业发展的积极声音。
国产高端影像如何创新突围?
智能影像医联体助力健康中国2030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2020年1-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49.4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7.1亿人次,只占总诊疗人次的34.6%。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20%的大城市,大城市公立医院以优质的医疗资源吸引了庞大的患者群体。
高端医疗设备资源分布不均、数量不足,也是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下沉医疗资源方面,北京协和医院医学工程处处长、肿瘤放疗科教授邱杰在接受媒体表示,高端医疗设备的功能设计需要贴合基层医院实际需求,操作性要容易,一致性要强,同时可依托互联网、5G等技术,实现远程会诊、查房、操作、质控、维护,能够在短期内缓解优质资源下沉不足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放射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陈敏建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及,医疗工作的重点要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预防为中心,尤其是慢性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疗是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的关键,这需要庞大的基层医院影像服务支持。
各级医疗机构之间不能互通医疗信息,严重阻碍了分级诊疗的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等多种分工协作模式是强基层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抓手。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呼吁智能影像医联体建设提速,助力健康中国2030。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海波建议要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打造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发展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大举措。推进医联体建设,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介绍“首钢模式”: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开通远程会诊、建设远程心电会诊平台和远程医学影像会诊平台,实现双向转诊一体化管理。签约居民经家庭医生转诊,随时可加挂专家号,为辖区内心电、影像异常的患者开通安全绿色转诊通道,保证影像水平同质化的同时,也让患者少跑路、少付费。
随着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患者正在经历不同医院就诊和多次转诊,往往需要面对再次检查和等待,给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保障不同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质量和可复用性,推动医学影像资料、病理资料等在医疗机构间互认和远程影像诊断的普及,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检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建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针对影像检查结果互认,设立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检查结果质控的标准体系,推动检查结果互认落地,加快数字影像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实现影像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促进医疗信息和资源共享。
联影分级诊疗、医联体解决方案助力各地政府和医疗机构搭建 “区域影像中心”及“区域精准医学分级诊断中心”,实现省市、县、乡三级医院间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培训、分级质控等,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整体水平,推进“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
同时,加大医疗机构影像中心建设,通过影像中心来解决基层医疗诊疗服务能力不足的局面。联影医疗作为国产高端影像企业代表,在基层科室建设、远程放疗、标准制定等方面为基层医院建设赋能。例如,联影医疗打造的智慧云放疗平台,可以实现医院之间的云端互联互通,帮助医院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质控等,帮助上下级医院共建可持续发展的放疗生态联盟。在人才培养上,从各省高校或者基层医院推选学员,联影医疗作为产业基地,可以与学校、顶级医院联合培养专业放疗人才,纾解基层医院人才匮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