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国采前后械企股价犹如“过山车”,国内外骨科械企将走向何方?
来源: 医疗器械创新网 作者: 吴红 2021年09月22日 14:57
  9月14日,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结果正式在天津尘埃落定,而此次招采的产品具体为初次置换人工全髋关节、初次置换人工全膝关节,中选关节的平均价格,从3万元以上降至5000-7000元左右,平均降价82%。共吸引到国内外48家企业参与竞标,其中44家中标,中标率达92%,涉及的人工关节产品数量超过140款。中选的产品预计在2022年3月份左右落地实施。
 国采前后械企股价跌宕起伏
  公布结果一出,医疗器械股当天午后大幅拉升,A股市场,威高骨科、大博医疗午后拉升封板,三友医疗、凯利泰、佰仁医疗、南微医学、博晖创新、心脉医疗等午后纷纷大幅拉升。港股市场,爱康医疗大涨近25%,微创医疗大涨9.4%,春立医疗大涨近8%。其中不乏骨科医疗器械企业的身影。
  而就在集采靴子落下的第二天,截止收盘,威高骨科股价大跌5.6%,大博医疗股价大跌4.5%,三友医疗股价大跌6.5%,微创医疗港股股价大跌7%,春立医疗港股股价大跌16%。
  降价幅度稍显温和
  集采开标前,业内评价认为“这次政策较为温和”,但从这次集采竞价的情况看,个别企业之间的“肉搏”依旧激烈,外资厂商为了守住已有的市场,积极参与竞价;个别本土厂商为了入局,也不惜报出地板价,如报价不足2000元的。相较于冠脉支架的超90%的降幅,人工关节降价82%,这一“打骨折”力度也不容小觑。
  “总体上看,这次集采虽有个别企业报出了地板价,但总体报价趋于温和,中标的企业数量也不少。企业这次降价后的利润,依旧可以覆盖成本。这次集采有个特点是,不少企业报价范围比较集中,可能企业们在报价上越来越趋向于理性了。”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黄修祥表示。
  五家国产企业全线中标
  中标企业中,国产品牌只有威高、爱康、正天、大博、欣荣博尔特全线中标。从2019年骨科市占率来看,全线中标的企业代表国产厂家第一梯队。而目前国际市场前五位由国际厂商史赛克、强生、捷迈邦美、施乐辉、美敦力占据,其中四家把持了中国骨科领域的主要市场。集采后国产骨科医疗器械是否会取代进口产品成为市场的主流?
来源:医械汇蓝皮书
  集采后,这些中标企业将获得新的增量市场。在渗透率和潜在需求增长的双重因素刺激下,市场份额有望提升。中小企业加速淘汰,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国产化生产成国际厂商必经之路
  某全球排名前五跨国骨科医疗器械厂商相关人士这样谈到:“所谓的国产医疗器械应该指的是中国生产制造的医疗器械产品,未来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厂商把生产本土化。”
  上述相关人士还表示,随着集采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为降低生产成本,本土化生产将是国外厂商必须要走的道路。据悉,目前包括美敦力、史赛克、捷迈邦美在内的国际厂商虽然都在中国拥有生产制造基地,但是大部分产品仍未实现国产。
  “过去跨国医疗器械企业没有看到国产化的紧迫性和必须性,现在带量集采后,市场格局一定会发生变化,但短期内大多数企业可能仍持观望态度。”另一家全球排名前五的跨国医疗器械企业骨科项目负责人这样表示。
 医疗器械创新和国产化将成趋势
  史赛克中国区CEO马敏在近日的一场医疗创新峰会上表示:“集采发展到今天是一个必然会经历的过程,未来医疗器械产品的创新因素将成为关键,非集采的创新产品也会呈现爆发式的成长,这也将推动国内创新医疗器械的发展。”同时他还表示,现在国内最顶尖的专家已经开始接受国产产品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这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成功的标志之一。
  人工关节正式进入“千元时代”,传统关节产品进入利润微薄的时代。关节国采范围不含半髋、单髁,参考冠脉支架集采后,扩张球囊、导引导丝、药物洗脱支架等相关产品迎来短期的增量市场。国采后,适用于半髋关节置换的双极头和单髁假体或许也会迎来短暂红利期。但这类产品的红利期或许不能长久,目前扩张球囊、导引导丝也陆续纳入大范围集采。
  出于生产成本的考虑,未来创新和国产化将会成为骨科械企发展的必然趋势。械企要想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得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从而避免同质化产品进入集采的命运,即使进入集采谈判,差异化创新产品也能获得更大的议价权。未来医疗器械产品的创新因素将成为关键。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