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国产内窥镜公司拟上市!
来源: 医疗人咖啡 作者: Eshare医械汇 2021年03月12日 15:45

两家国产内窥镜公司拟上市!

 

图片


近日,国产“软镜龙头”澳华内镜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革为“已问询”。国产“硬镜龙头”沈大内窥镜也已于近日完成1.3亿元B轮融资。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升级和渠道建设,并联合中信加快IPO进程。

 

一时间,成立多年的两大内镜龙头企业迎来高光时刻。微创手术的普及,内窥镜迎来发展良机,但内窥镜也是目前医疗器械领域国产化率最低的产品,进口品牌占据90%的市场份额。在国产替代背景下,加之资本布局,国产品牌能否借势崛起?


内窥镜市场持续扩容,进入快速发展期


内窥镜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经人体的自然孔道或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可直接窥视有关部分的变化,就像医生的“眼睛”能够有效地帮助医生“看清”病灶。

 

根据镜体进入人体的管道是否可以弯曲,可分为硬镜和软镜两类。硬镜和软镜在外观形态、内部结构、应用领域、清洗消毒流程、干燥流程、储存方式等方面均有差异。硬镜包括腹腔镜、胸腔镜、纵隔镜、膀胱镜、关节镜、宫腔镜、鼻窦镜等,软镜包括胃镜、肠镜、喉镜、支气管镜等。

 

近年来,微创手术的普及与临床诊断需求推动内窥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2018年,2018年中国内窥镜市场销售额达到221亿元,2014年-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5.08%,预计到2024年中国内窥镜器械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22.7亿人民币,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市场前景广阔。

 

2013-2019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亿元)

图片


1、软镜市场

软镜的发展受市场需求和内镜制造技术发展的双轮驱动,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2015年中国软性内窥镜市场销售额规模约28.7亿元,2019年中国软性内窥镜市场销售额规模约53.4亿元,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79%。

 

随着消化道早癌筛查的普及和内窥镜新术式的开展,未来国内软镜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5年销售额将达到81.2亿元。

 

2、硬镜市场

硬镜的应用领域广泛,以腹腔镜为代表的硬式内窥镜作为微创手术的重要工具近年来获得较快发展,据统计,2015年中国硬性内窥镜市场销售额规模约127.3亿元,2019年中国硬性内窥镜市场销售额规模约186.6亿元。

软镜壁垒高筑,突围并非一朝一夕


据了解,2018年奥林巴斯、富士胶片、宾得医疗三家日本企业市场占有率合计约为95%,其中奥林巴斯一家独大,市场占有率超过80%。国内企业中,澳华内镜市场占有率约为2.5%,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

 

2018年中国软性内窥镜市场竞争格局

图片


目前,随着国产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与进口企业的技术差距。以澳华内镜最新的软性内窥镜产品为例,与国外主要竞争对手新代产品相比,总体性能参数上与行业主要品牌的技术水平没有实质性差别,在部分功能特性上具有比较优势,具体比对情况如下:


图片


来源:国元证券研究所、各公司产品官方宣传册整理

 

但软镜市场壁垒极高,国产品牌要想突围,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在技术研发上,软镜集光学、精密仪器、电子、材料、摄像处理等多学科为一体,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相互配合。其中光导纤维制造工艺和CCD传感技术是软镜最主要的技术壁垒之一,而日本光学技术发达,早期核心部件CCD传感器的技术被日企垄断。且内镜生产涉及100多个零部件,很多精密核心部件供应商都集中在日本和德国。另外,虽然日企在全球设有多个生产基地,但核心制造工艺都留在日本,有效防止了技术外泄。而在图像处理技术上,日企也已形成专利壁垒和行业标准,构筑了稳固的护城河。

 

其次,在市场渠道上,内镜企业普遍采用“经销+直销”的经营模式,灵活的销售机制,目前国内经销商基本都已与先发进入市场的进口企业展开长期稳定的合作,后入局的国产企业很难快速抢占市场。以奥林巴斯为例,在低端产品上,将产品完全授权给总代理商,进行二级分销渠道的覆盖。在中高端产品上,直接渗透三级医院和专家,在各省分散培养分销渠道和专业化工程师。

 

另外,在医生使用习惯上,目前我国内镜医生在培训中所用的内镜大多为进口,如奥林巴斯就在我国多地建立了配套的医生培训中心,给许多无法接触临床的年轻医师提供熟悉公司内窥镜产品的机会。不同品牌软镜存在一定差异,医生在操作培训上及临床实施中已形成偏好,不会轻易更换品牌。因此,国产品牌要想进入医院必然会面临一定阻力。

 

日系品牌依靠其市场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拥有较丰富的产品线,且有完善的销售和售后体系。因此在软镜领域,国产品牌很难短时间实现突破。


硬镜壁垒较低,国产或可实现“弯道超车”

在硬镜领域,市场高度集中,主要被德国和日本企业垄断。其中第一梯队的德国卡尔史托斯、日本奥林巴斯分别占据47%、23%,具有绝对领先优势,第二梯队的美国史赛克和狼牌分别占据13%和9%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主要包括沈阳沈大、浙江天松、青岛海泰新光等,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2018年中国硬性内窥镜市场竞争格局

图片

相较于软镜,硬镜壁垒较少,有望先一步实现国产替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在制造工艺上,硬镜无需考虑镜身柔软性与可操纵性,制造工艺相对简单。硬镜只起到观察手术部位的作用,末端不配备治疗装置,治疗装置从另外的穿刺切口伸入患者体内,因此管径更细。且硬镜前端不配备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设置在体外目镜处,镜体结构更简单,制造工艺相对简单;

 

2、硬镜主机只需拍摄镜体接目部显示的图像并传输至显示屏上即可,与镜体相对独立。且对图像染色处理要求不高,所以可以与不同品牌的镜体配套使用。

 

目前在硬镜领域,进口品牌技术迭代较慢,产品进入技术静默期,国产品牌已经在一些技术上实现了“弯道超车”。如图像传感器CMOS技术兴起,给国产硬镜厂商提供了发展机会。以迈瑞三晶片CMOS全高清腹腔镜系统为例,具有两被光学齐变焦技术的全高清摄像头和高清无畸变腹腔镜光学试管,能够提供更清晰的视野,提升手术安全性。

 

虽然国产硬镜在成像质量上与国外品牌还存在一定差距,但硬镜竞争壁垒较少,中低端产品趋于同质化,高端产品上头部企业的投入研发和技术积累也已经跟上,未来有望撬动进口垄断格局。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内镜诊疗渗透率的提升,内镜市场将进一步提升。在寡头垄断的格局下,国产企业奋起直追,但软镜壁垒高筑,很难短时间突围。硬镜市场壁垒较少,或能率先实现国产替代。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