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只惊现海洋!丢弃的口罩正发酵新的「灾难」
来源: 健康界 作者: 郑涛 2021年02月24日 14:58

15亿只惊现海洋!丢弃的口罩正发酵新的「灾难」

原创 健康界 健康界 昨

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爆发,一个新的「污染源」诞生。


据海洋保护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2020年至少有15.6亿个口罩流入海洋。


谁都没想到,这个对于医护人员和普通群众来说至关重要的抗疫武器,正成为环境污染的又一“元凶”。


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口罩加入塑料垃圾大军


现在人们常用的一次性医用、民用口罩主要由防水层(纺粘无纺布)、过滤层(熔喷无纺布)、耳带、鼻梁条等部件组成。其中,防水层和过滤层均以聚丙烯无纺布超细纤维作为核心材料,占比90%以上。


聚丙烯是丙烯通过加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简称PP,是一种无色、无臭、无毒、半透明的热塑性轻质通用塑料,具有耐化学性、耐热性、高强度机械性能和良好的高耐磨加工性能,这使得聚丙烯自问世以来,便迅速在机械、纺织、包装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开发应用。但同时,其也是很难被生物降解的塑料。


从成分分析可知,口罩的材料几乎都是塑料,这也带来了许多隐患和威胁。


塑料的稳定性决定了它对环境的影响是持久的,一般来说,埋进土地里的塑料制品,通常的降解周期都要300-500年,甚至更长时间,造成田地肥力衰减,农作物减产。


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另外,不要以为那些散落在地表的口罩,经过风吹日晒后会被「风化」的无影无踪。实际上,它并不是被彻底降解消失了,而是化身为更细小的塑料单元——“塑料微粒”。

 

塑料微粒比起公众熟知的雾霾颗粒,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前者能够随着水和食物进入动物体内,这当然包括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产生3.2亿吨塑料垃圾,每年向海洋排放的垃圾达到千万吨以上,其中塑料垃圾占据了80%,差不多每分钟就会有一卡车重量的塑料垃圾被扔进海洋,每年有超800万吨的塑料被遗弃在海洋之中,它们加起来可以绕地球400多圈。


现在,海洋塑料垃圾大军中多了口罩的加入


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富集效应:塑料垃圾是怎么进入人体系统的


塑料本身没有污染,但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不当的处置、废弃、不当的再加工掺杂夹带污染物,才导致了各种污染。


当口罩被随意丢入到环境中,就会顺着雨滴进入下水道系统或是河流、海洋,成为危害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平衡的塑料垃圾,危害水生生物,危及人类。


首先,这些随意丢弃的口罩将会产生成千上万吨的海洋塑料污染,然后缓慢降解为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而这些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被鱼虾类吃进肚子,从而进入人的食物链中,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WHO指出,目前已经在海水、废水、淡水、食物、空气和饮用水(包括瓶装水和自来水)中都检测到微塑料。


这些微塑料越小,就意味着越高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 ),比表面积越大,吸附的污染物的能力越强。


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已经存在大量的多氯联苯、双酚A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旦微塑料和这些污染物相遇,正好沆瀣一气。 

 

这些有机污染物往往是疏水的,不太容易溶解在水中,它们往往只老老实实地呆在一个地方,但是一旦搭上微塑料的顺风车,二者结合一起,随心所欲,到处游荡。


游荡的微塑料很容易被浮游动物等吃掉,不能被消化,只能在身体一直存在着,占据空间,导致动物生病甚至死亡;而如果是带着有机污染物的微塑料被吃掉,污染物在生物体内酶的作用下释放出来,加剧它的病情。


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浮游动物等处于食物链底端的生物会被上层动物吃掉,而微塑料、微塑料和有机污染物的结合体都进入了上层动物体内,这不仅仅是一个传递过程,食物链最可怕的是“富集”效应,很多时候在底层动物体内有害物质只有1%,但是到上层就变成了10-20%!

最终,微塑料进入人体,不会被消化,继而进入身体的循环系统,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为非作歹的微塑料


2018年,欧洲肠胃病学会首次报告,在人体粪便中检测到多达9种微塑料,直径在50微米至500微米之间。


这提示我们,微塑料会到达人体肠胃,可能影响消化系统。但会不会积累?我们是否能完全排出去?微塑料是否是造成一些疾病的原因?目前无法给出非常肯定的结论。

 

已有确定的研究发现,塑料微纤维可以深入肺部并诱发急慢性炎症,较长的纤维更持久,典型的肺部清除机制更难以清除它们。


研究发现,某些尺寸和直径的纤维引起大鼠的急性炎症反应,而较短较粗的纤维则未表现出肺部炎症诱发作用。


对动物研究发现,微塑料不仅影响动物的心血管,而且影响生殖,延迟生长发育。当大量的微塑料进入人体,至少会造成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这些微塑料实在是太小了,足够小到能进入我们的各个器官,同时,它们也是一些有毒化学物质传递的途径。


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正式发布的第17批SVHC清单(高度关注物质清单或授权候选物质清单)共有174项,其中涉及到塑料添加剂如用于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双酚A等,这些都已经证明有致癌性和生殖毒性。



别让丢弃的口罩形成新的灾难


由上可见,大量的口罩进入自然环境,会加重环境污染,也让微塑料剧增,对其他生物和人类都是潜在的灾难。另外这些防护用品的随意丢弃也有再传播病毒的风险。


研究早已揭示,新冠病毒可以在金属、玻璃和塑料上存活长达9天,有些甚至可以在低温下停留长达28天。为了避免口罩成为病毒物传人的源头,疫情期间任何人使用的口罩都应该进行专门处理。


按照目前的垃圾分类,口罩属于“其他垃圾”或“干垃圾”。现实生活里,口罩既像生活垃圾,又像医疗垃圾,所以人们常常弄不清楚该丢在哪里。


在医院、病房这样的环境内,口罩要丢弃在专门用于投放医疗垃圾的黄色回收袋当作“医疗废物”回收,进行闭环处理。


非医院环境下,也有一些地方特别设置了专用的“废弃口罩回收桶”。但即便如此,人们往往也没有把废弃口罩放入专门的回收装置,而是作为其他垃圾丢弃。


如果丢在生活垃圾中,那么对前来收垃圾的环卫工人可能会产生危害;更有可能会被心怀不轨的人进行二次回收,其后果不堪设想。这提示我们,不仅要正确佩戴口罩以起到预防作用,还要在口罩使用完后,正确丢弃。


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那么,想要解决口罩对环境的影响,首先要做好口罩的回收。


疫情期间,所有废弃口罩最好统一回收和销毁,主要是通过高温焚烧将口罩和其他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焚烧产生的热也会转化成一些电能,成为可利用的资源。


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材料上进行探索,研发可迅速降解的塑料作为口罩和其他塑料品的生产原料,既可以避免塑料对环境、生物和人造成危害,还可以避免口罩成为新冠病毒传播的载体。


疫情尚未结束,特殊时期请不要把一次性口罩到处丢弃,别让保护我们的口罩成为新的传染源和污染源。


在这里呼吁大家正确使用和丢弃口罩,保护地球,保护自己,保护孩子!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