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集结!独家揭秘飞利浦一线抗疫神器
来源: MedTrend医趋势 2020年03月18日 10:33

抗疫之战已持续月余,其间,全国共80000多名确诊,60000多名治愈,治愈率近80%。湖北新增病例数持续下降,逐渐归零。3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总体上我国本轮疫情高峰已过。”


种种迹象表明,历经万险千难之后,新冠疫情正逐渐在中国落下帷幕!


初步胜利的背后,是勇敢逆行的白衣天使,以及他们手中的“武器”——数以万计的药品、核酸试剂、CT、重症监护等先进技术与产品,“识别敌人”、“抵御入侵”...抗疫的成功是他们共同创造的奇迹。


在此期间,飞利浦,作为为数不多的集影像诊断、呼吸设备、救护产品于一身的行业巨头,于全球范围内紧急调集旗下呼吸机超声、CT、DR、监护等“王牌精锐部队”,持续不断地为一线输送抗疫的关键补给。


疫情挡不住春天的来临,同样也挡不住飞利浦人“在中国,为中国”的初心!


 

王牌一:智能无创呼吸机

自动调节、自如呼吸


2月1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中明确指出,对于低氧血症的患者首选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若短时间(1-2h)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


而在真实的抗疫一线中,实际情况是“如果使用了无创正压通气,氧饱和度还达不到最低目标值88%-90%,我们宁愿选择用激素来维持,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是最后的手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张劲农教授分享道。


可见,无创通气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屏障,是临床救治的重中之重。


ICU级无创呼吸机:“双A”技术让患者呼吸自如


飞利浦作为全球无创呼吸机的领先者,其ICU级别无创呼吸机伟康V60作为经FDA及CFDA双认证的危重症无创呼吸机,装机超过一万台,覆盖全国各级医院,是医院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关键设备。

其专利双A技术(Auto-Trak+AVAPS)可改善临床较为普遍出现的“人机对抗”现象。特别是在此次疫情医护人员严重不足的多变状况下。*人机对抗:患者初次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可能会因为无法立即适应外界吸气,导致依从性降低,产生过度紧张、焦虑,而且也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
  • Auto-Trak人机同步技术能够保证患者在危重症状态下,自动调节触发灵敏度,给予患者准确的治疗压力、准确的监测,使得患者和机器形成交互,实现人机同步。


  • 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模式(AVAPS) 可与之配合,为患者提供有效通气治疗,带来舒适的戴机体验,并能根据患者不同疾病进程,智能调节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治疗效果,简化压力设定过程。


▲隔离病房里,飞利浦呼吸机正用于病人救治


床旁无创呼吸机:本土化设计,技术升级


床旁呼吸机领域,飞利浦2020年全新上市的DreamStation AVAPS-AE高端无创呼吸机,搭载了全新技术和功能,为新冠肺炎引起的出现缺氧或呼吸困难的病房留观确诊患者,提供“呼吸支持”。


  • 技术升级:在双A技术的基础上,搭载全新AAM自动气道管理功能,能够在保持压力支持的情况下,根据患者上气道的情况自动调节呼气压力,使患者的通气得到更好的改善;


  • 本土化设计:中文操作界面,一键式旋钮设计,简化临床操作,具有无创呼吸机使用经验的医师,无需培训即可上手操作。




▲飞利浦呼吸机在雷神山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装机并投入使用


王牌二:高清超声

强穿透力、超精准图像


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况”,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包括基础疾病和循环容量等在内的全身情况,并判断药物和非药物干预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而超声检查无创、无辐射、可移动的特点,是孕妇、危重症类患者必不可少的检查方式,其贯穿于新冠肺炎的整个发展周期而存在,在筛查、发病、并发症、急救各个阶段均不可或缺。


飞利浦的超声产品,通过近20年的并购整合和技术突破,已成为高端超声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在这个特殊时期,对于诊治新冠肺炎患者具有重大意义。


软硬件双效提升,高端超声助力心血管监测


临床一线,部分病人病情变化非常迅速,生死一线间,对于可能存在的心血管问题,经常需要通过超声心动图对心血管系统进行检查。


在心血管超声诊断领域,飞利浦在2019年推出智i EPIQ 7C心血管超声系统,这款智能化的高端心血管超声系统搭载了全新的成像和智能识别诊断技术,是心血管超声领域的“领跑者”。


  • 结构成像方面:EPIQ 7C融合了先进的nSIGHT平台和领先的探头技术,不仅为临床提供清晰的二维图像,清晰显示心脏各组织结构,同时,敏感的血流信号可以更加实时的观察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直观显示瓣口及大动脉血流情况


  • 功能成像方面:EPIQ 7C搭载了多项AIUS技术,可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和智能建模,通过简单操作即可获取多项心脏功能参数,从而快速评估心脏各结构及房室功能,帮助医生更高效、精确地评估病情,确定差异化的诊疗方案。


▲医护人员使用飞利浦EPIQ 7C为患者进行心功能评估


便携式超声,创造更多应用场景


另外,在疫情一线,临床医生普遍缺乏超声医学的培训,影响病情评估和评价。


飞利浦的Lumify超声将高品质图像和便携性做到了合二为一,打破医疗资源不足的桎梏,为新冠肺炎患者超声诊断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

  • 提供与传统超声相比不妥协的清晰图像,为精准诊断提供依据;

  • 可以与手机、平板等设备连接,支持5G传输,打破时空局限,实现远程诊断;

  • 加强新冠肺炎患者在院前急救、院内和院后的连接,全病程监护。

使用Lumify,实现远程超声诊断,“共享”专家资源,为医疗资源不足地区的特殊危重病人提供更好的诊断方案。

王牌三:精准CT

隔室操作、高清成像


在新冠肺炎筛查环节,CT检测大放异彩,不仅得到官方认可,屡次被写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甚至一度与核酸检测并行,作为确诊的主要依据之一。


如果把疫情比做战场,那么CT充当的就是“侦察兵”的角色,在紧急“战况”下,需要快速筛查,并做出精准识别。


但危急的一线,CT筛查却面临着不同挑战:

 

  • 医护来说,几乎所有发热患者都要做CT检查,而技师因为要直接面对每一位发热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而成为了高危易染人群。


  • 患者来说,从筛查到痊愈需要多次CT复查,因此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低剂量、“零接触”,以人为本保护医患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飞利浦的CT产品分别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①70kV低剂量成像,降低患者累积辐射量

飞利浦Incisive 极光AI CT配备70kV低剂量成像,并搭载星光iDose4迭代成像平台和两种超高分辨率重建,保证低辐射、高分辨的清晰成像,为肺炎患者检查和多次复查提供绿色高清扫描方案,有效降低患者的累积辐射剂量。



②配置标准隔室操作,保护医护人员自身安全

飞利浦全系列CT设备标准配置隔室操作,减少与患者接触,有效保护医生和技师:在扫描间配备的控制盒上均可控制扫描床的位置,包括升降床、进出床、调整机架角度等,且无需再进入设备间进行扫描床位清零,对于行动自如的患者,可实现与患者“零接触”,保护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


▲武汉雷神山医院Incisive极光AI CT,医生隔室扫描病患


智能系统缓解“大流量”压力


另外,面对应急性“大流量”的CT筛查,如何在超高工作量下提升速度,并保证检出率?


飞利浦星云影像平台给出的“对症”方案为:


  • 多角度浏览与分析:通过不同断面和三维形式的影像浏览,最大程度地显示患者的受感染区域和大小,提高诊断性能,同时减少诊断时间。



  • 多终端同步会诊:最多支持100个全并发终端同步使用,有助于跨院区或跨科室医生的网络在线同步诊断,从而提高新冠病毒患者的诊断率。



  • 自动病灶检测和定位:支持自动识别和定位肺内细小磨玻璃影,并自动量化分析病灶的大小、最大面积和体积等,还能提示病灶所处的不同肺叶,提高了多发细小的磨玻璃影的检出率,可用于早期新冠患者的筛查,减少漏诊。



王牌四:移动DR

便捷移动、高清低剂量


面对疫情的快速扩散,国家迅速应对,出台“社区化网格”的分级防疫体系,明确由基层医疗机构承担患者初筛和分类的工作。


但在现实中,很多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CT、超声等高端影像设备,灵活、快速的移动DR成为了基层必备的胸部影像检测工具。


高清成像,一周超长待机


对于移动DR来说,需要随时面对疑似患者,工作量极大,所以,性能和稳定性是两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它们由DR内部的高压发生器、球管、平板探测器、工作站四大组件而决定。


在这两个方面,飞利浦MobileDiagnost wDR均经得起考验:


  • 就图像来说:该设备以固定DR的高平台标准来打造移动DR,以及独家的全程16bit影像链,高功率设备,能够带来固定DR般的影像质量

  • 就稳定性来说:独有的双模双擎设计,支持直流和交流两种通电模式,同时拥有X线曝光系统和驱动系统两组电池供电,在满载状态下可以完成200次曝光检查以及20KM行程,基本满足大部分医院一周检查量。

灵活无栅检查,便捷且安全


飞利浦移动DR独有的缩立柱设计,使其灵活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满足不同场所的检测需求。

此外,移动DR配备的独家Skyflow技术,可以在检查中无需使用滤线栅,即可得到高清肺部图像。能够大幅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同时减少交叉感染几率,保护病患和医护人员。



王牌五:集成式监护仪

稳定精准、智能数据分析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工作的上海市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曾提到,“新冠肺炎有些病人可能头两天是比较轻的,第三天或者后期突然加重。病人很快进入一种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状态,如果不及时救治的话,情况非常危险。”


早期轻症,后期恶化”的发病模式,几乎让确诊患者随时处于危险的边缘。


轻、危、重症全程监护


特殊的发病模式意味着必须对患者进行全程严密监控,所以,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监护产品不止应用于重症监护室,而是存在于病程的各个阶段。


  • 轻症时期:根据卫健委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飞利浦监护仪特别配备的FAST-SpO2专利技术,有效去除低灌注的影响,稳定精准,及时给予患者氧疗。


  • 危重转运抢救:一旦患者血氧饱和度出现异常,就需要进行转运抢救,时间在抢救中意味着生命,飞利浦X2监护仪可与IntelliVue MP及MX系列监护仪直联,从院前急救车上,到院内床旁,随车随床可移动,无需重复录入患者数据,实现高效急救,“无缝数据转移”


▲医护人员用飞利浦监护设备跟随病人转诊


  • 重症监护:飞利浦监护仪的双有创功能,可在抢救时对患者两路血管同时进行血压监测;对于重症患者或者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采用二氧化碳测量来监护病人的呼吸状态,反馈病人的通气状况;另外,SpO2技术可以根据超出限值的幅度和持续时间来评估报警的严重级别,然后根据此评估结果延迟此报警,去除干扰报警。


▲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用飞利浦监护设备查看病人情况


信息集成、智能分析,解放医生双手


另一方面,疫情爆发后,病人数量剧增,医护人员任务重、压力大,感染风险高,急需医疗设备自动化来解放临床人员双手,减轻工作量。


飞利浦的临床决策支持工具PIIC iX “云海”中央信息中心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来说:


  • 对病人进行集中管理、集中采集、系统分析,自动存储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 无需来到病人床前,在中央护士站即可对病人参数进行设置调整,对病人状况进行评估,减少医护人员感染率及工作强度


▲飞利浦PIIC iX “云海”中央信息中心工作原理

疫情给商业世界带来的“黑天鹅”,恰好可以丈量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和行动力。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份“危机答卷”,飞利浦用实际行动做出了行业典范式的解答,算得上给了我们惊喜。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