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央企转产医疗物资成效显著
来源: 医疗器械创新网 2020年02月19日 10:12
2月18日上午,国务院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就中央企业支援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做了介绍并答记者问。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任洪斌说,疫情发生以来,中央企业在均不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想尽办法,加快转产扩产、多产快产,以战时状态全力推进医疗物资生产。目前,新兴际华集团每天生产医用防护服达4.5万套,国机集团、中国石化、兵器工业每天合计生产医用口罩达130万只。中央企业还加紧研制口罩机、压条机等关键紧缺设备,近期也将陆续实现量产。

央企转产:医用防护服产量占全国1/3以上

任洪斌说,在这次疫情发生之前,中央企业在医用防护服和医用口罩上基本没有布局,没有生产防护服和口罩。疫情发生以后,在得知出现了紧缺的情况下,国资委迅速安排部署有条件、有能力的中央企业转产扩产,积极动员、了解有哪些中央企业具备生产防护服、生产口罩的条件。一些企业闻令而动,充分发挥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迅速转产扩产。
新兴际华所属的际华股份,目前一线生产人员人倒班、机不停、连轴转,夜以继日,努力抢产。该企业以前主要是从事军队军装、被服等军需产品供应,在得到生产防护服的指令后,迅速转产,购置设备,培训员工,以战时状态投入到防护服的生产当中。2月5日,际华股份旗下3502工厂防护服日产量达7850套,到2月16日,已经形成每天4.5万套的供应能力,占全国医用防护服总产量的1/3以上,目前仍在想办法进一步扩大防护服产量。
其他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也积极努力地投入防护服、口罩等的生产。国机集团苏美达公司已开始生产防护服并逐步增加产量。从事无纺布生产的国机集团所属恒天嘉华以最快的速度转产医用口罩,到2月13日已开通11条平面口罩生产线,形成了日产110万只口罩的产能。

上下游合作:解决口罩机、压条机生产瓶颈

任洪斌说,国资委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利用产业链优势,与民营企业共商共建,共克时艰,共同推动产能提升。前不久,网络上有一则来自中国石化的消息:“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可能人们很难把中国石化和口罩联系到一起。中国石化了解到口罩的紧缺,而他们恰恰生产口罩和防护服的基本原料熔喷布(熔喷布的原料是聚丙烯,聚丙烯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产品),于是利用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寻找具有生产口罩能力的下游企业,合作筹建了11条医用口罩生产线,由中国石化提供原材料。通过这种合作方式,至2月16日,其医用口罩日产量已经达到了62万只,且产量每天都在增加。
在生产设备方面,国资委指导央企全力推动口罩机和压条机等紧缺设备研制生产。疫情发生以来,防护服、口罩需求剧增,生产防护服和口罩的机器也一机难求。为了增加产能、扩大产量,他们从源头想办法,组织攻关生产口罩机和加工防护服所急需的压条机。国机集团、通用技术集团、航空工业集团、中船集团、兵器工业集团火速开展研制生产。预计国机集团平面口罩生产设备2月底前可实现量产,目前首批几台样机已研制成功。同时,上述企业医用N95口罩机和压条机的研发生产准备工作也已经开始,并将尽快投入制造,以解决目前口罩机、压条机生产瓶颈问题。

物资保障:不仅仅是生产防护物品

医用口罩和防护服始终处于紧平衡,个别地区还出现了短缺的情况。任洪斌说,这是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抓重点、抓紧急”,积极投入到重要医疗物资的保障工作。
除了安排部署有条件、有能力的央企转产扩产外,国资委还组织中央企业全力开展医疗物资海外采购。充分发挥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华润集团三个国家重要采购平台的作用,积极从国内外采购各类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等保障物资,交由国家统一调配。同时,26户中央企业发挥了海外分支机构众多的优势,加大力度从海外采购医疗物资,已向湖北地区捐赠海外采购的医用口罩174.4万只,医用防护服6.18万套,医用护目镜2.7万副,医用手套34.8万双。另外,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央企业累计捐款已超过25亿元。
在加快医疗物资生产供应的同时,中央企业也加大了医药研发力度。国药集团所属中国生物率先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目前已累计生产100万人份,在病患筛查、病毒检测分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中央企业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运用高新技术支援抗疫。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云计算等技术服务,助力疫情防控。制造企业提供红外体温测量仪、移动CT影像车、密切接触者测量仪、医用机器人等设备,帮助实现快速诊断和远程医疗。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