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专刊】医用口罩系列之如何正确选择口罩?
来源: 致众医疗器械资讯 2020年02月08日 15:17

    随着疫情得到民众的广泛关注,口罩成为近半个月来最火爆的产品,最热门的词汇。但是作为最常见的医疗器械之一,不同口罩之间的外观虽然大同小异,但其适用场景和标准要求却千差万别。

    本文将着眼于医用口罩的分类、标准与适用场景作相关阐述。


一、口罩在防疫中的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

    病毒通过咳嗽、喷嚏、说话等产生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沉降后可附着在物体表面。飞沫中水分蒸发变成飞沫核,携带病毒可扩散至较远地方。


    在外出、人员密集活动区域时佩戴口罩可以通过建立物理阻隔,有效切断病毒传播。


二、口罩的分类与对应执行标准

    在这次疫情爆发中,“N95口罩”备受民众关注和讨论,并产生了“只有戴N95口罩才能阻隔新冠病毒”的谣言。但是普通的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在临床意义上,对于预防传染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并没有显著差别。所以,这也是钟南山院士说普通医用口罩即可,没必要一定戴N95口罩的原因之一。

    那么我们平时选购口罩时应该选择哪种口罩呢?

    市面上在售口罩基本分为这几类:普通口罩(棉布口罩/日常防护口罩、防尘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现在我们就分类讨论这些口罩的特点与适用场景。


1、普通口罩

    在疫情防治初期,我们看到大街小巷有少数买不到医用口罩市民佩戴普通棉布口罩或防尘口罩(特别是身边的老年人),此类口罩今日不做重点讨论。防护作用嘛,就是防尘防素颜,因为材质本身不够致密,或呼吸阀阻隔力标准达不到医用要求,基本不具备阻隔病毒的能力,请各位擦亮眼睛!


2、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执行标准:YY/T 0969-2013

    该类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标准要求不低于95%,市售产品大部分为灭菌口罩(包装袋上标有“无菌标识”)。没有呼吸阀,佩戴时不用检查气密性,适用大众在人员相对聚集的室内工作环境、普通室外活动、短暂滞留于人员密集场所时佩戴。便宜,但过滤作用有限,不建议二次使用。


3、医用外科口罩

    执行标准:YY 0469-2011

    该类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最低标准为95%,部分口罩要求细菌过滤效率不得低于98%。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不小于30%,没有呼吸阀,佩戴时不用检查气密性。适用于大众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时、长期户外活动或较长时间处于人员密集区域时使用,也适用于医务人员执行低风险操作时佩戴。相对便宜,正确摘取和妥善保存的情况下可二次使用。


4、颗粒物防护口罩

    执行标准:GB 2626-2006

    我们最近经常提到的KN95便属于颗粒物防护口罩的一种规格,除此之外还有KN90、KN100等规格,KN95的颗粒过滤效率不低于99%。颗粒物防护口罩对细菌过滤率不作具体要求,气密性好,防飞沫效率高。部分有呼吸阀,属于密合型口罩,佩戴时需要检查气密性,通常用于工业使用,但大众可以佩戴选择在短暂滞留于人员密集区域时使用以替代医用防护口罩,有呼吸阀的适用非病毒携带者使用,病毒携带者使用有呼吸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仍有传染风险。在正确摘取和妥善保存下可重复使用5次以内。


5、医用防护口罩

    执行标准:GB 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根据颗粒过滤效率分为三级,I级颗粒过滤效率不低于95%,III级不低于99.97%,口罩表面抗湿性有具体要求。没有呼吸阀,属于密合型口罩,佩戴时需要检查气密性,在正确摘取和妥善保存下可重复使用5次以内。适用于高风险环境下使用,如:疫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插管、切开高危医务工作者,隔离区服务人员,对确诊、疑似现场调查人员。若有采购渠道,建议大众留给一线医护人员。



    除第一种口罩以外,以上是近期售出较多的几种在防疫期间有防护作用的几种市售口罩。除了正确选择口罩外,更应该学会正确的佩戴方式:


另外,摘取口罩时,还要记住4个“不要”

不要触碰口罩的外表面;

不要触碰口罩的内表面;

不要触碰别人使用过的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不要直接放在包里、兜里等处,容易造成持续感染风险,可以由内向外反向折叠后,用自封袋包装。

    摘口罩的时候,尽量避免污染区(外面),主要摘下耳挂。



虽然口罩是防疫抗疫的必备物资,但是在一线抗疫物资紧缺的当下,我们呼吁将医用防护口罩留给一线医护人员。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口罩虽好,但不出门才是防疫根本解决途径。愿防疫工作早日结束,愿一线工作者都平安归来!

(图片源自网络)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